环亚集团





股权直接融资 银行数千亿“补血”背后

发布于:2018-03-28 03:03作者:超级管理员阅读量 :9704

长江商报消息 农业银行等拟通过定增共募资1240亿,银行中待发可转债规模已达1915亿

□本报记者 但慧芳

2018年银行业对资本的“嗜血”程度 ,似乎来得比往年更为强烈。

近期,A股史上最大规模的定增预案——农行1000亿非公开发行融资公布,尽管这并不意味着别的银行也会一次性推出如此大规模募资计划 ,但这一大手笔前所未见。3月22日,宁波银行募资金额不超过100亿的优先股非公开发行计划,获得当地银监部门的批准 ,同期,其2018年第一期100亿金融债券发行完毕。

这无疑是众多商业银行正多渠道集中募资的缩影 。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8年以来 ,上市银行中已有农业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拟通过定增计划共募资1240亿,建设银行、上海银行、招商银行通过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募资的1075亿元已启动挂牌转让 。此外 ,常熟银行 、江阴银行、无锡银行3家上市城商行完成80亿可转债发行 。截至目前,银行中待发的可转债规模已达1915亿元。另外 ,2018年74只待发行的银行金融债总和达1209.5亿元,其中平安银行2018年拟通过发行金融债募资达115亿。

“从募资规模来说,总资产规模达到20多万亿的农业银行,千亿定增相对来说根本不算大。银行外部渠道补充资本较为急切 ,一是保证资本充足率,扩大业务规模 、保证扩张速度;二是防范不良等损耗资本的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 。”昨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冀志斌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从宏观层面来讲 ,监管层也希望银行在快速发展中通过直接融资补充资金,降低负债率,保证金融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多家城商行、商业银行

发行可转债

继2017年12月5日100亿可转债上市售罄之后 ,宁波银行2018年第一期100亿金融债券发行于2018年3月22日发行完毕 ,而其多项融资计划还在“路上”。

宁波银行公告显示,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亿股的优先股,募集金额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获得宁波银监局批复通过,公司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优先股发行的申报程序。

除此之外,宁波银行2017年4月推出的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环亚集团者非公开发行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A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的定增计划 ,处于股东大会通过阶段,尚待进一步审批之中。

像宁波银行这样,在一级市场 、二级资本工具市场数百亿的募资计划,在上市银行中越来越常见。今年年初 ,建设银行完成了6亿股境内优先股发行,资金达600亿元。截至至3月,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在通过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分别完成募资600亿 、275亿和200亿。杭州银行也于去年年底发布 ,拟发行优先股不超过1亿股(含1亿股),募资不超100亿元人民币(含100亿元人民币),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除了发行优先股之外 ,定增募资也出现百亿以上的募资计划,除上述宁波银行 。南京银行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 ,非公开募集不超过16.96亿股的股份 ,募集金额不超过140亿元人民币 ,获得江苏银监局批复同意。而最令人瞩目的是,在2018年3月12日晚间 ,农业银行发布了一项募资规模不超过100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 ,这被称为A股“史上最大规模”定增方案。

公告显示,农业银行拟向汇金公司 、财政部 、中国烟草总公司、上海海烟环亚集团管理有限公司、中维资本、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北省公司、新华保险7名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合计不超过274.7253亿股(含本数),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1000亿元(含本数),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可转债的发行,也成为上市银行“补血”的重要渠道之一。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8年以来 ,已有常熟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3家上市城商行分别完成30亿、20亿、30亿可转债发行,可转债存续期限均为自发行之日起6年 。

值得关注的是 ,商业银行中待发的可转债规模高达1915亿元,包括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的500亿可转债计划以及中信银行400亿计划、平安银行的260亿计划 、江苏银行的200亿计划等七家银行。

实质为股权直接融资 ,增加资金来源又降低负债构成

“无论是定向增发 、非公开优先股发行还是可转债的发行,其实质上均为股权直接融资 。这些渠道资金补充的好处是,增加资金来源的同时,又降低了负债构成。相比于以前依靠于存款来源进行业务扩张的主流模式,银行业降杠杆趋势明显。”有金融行业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分析说 。

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表示,随着金融严监管的推进 ,银行表内资本充足率的考核压力会越来越大。一是表外非标回表带来的增量信贷会使银行资本计提压力显著增大。二是在现有的监管环境下,过去一些利用同业科目或通道间接放贷以减少资本计提的做法会被禁止,银行未来将面对最为纯粹的考核压力。三是302号文等监管文件让过去“代持” 、抽屉协议等灰色的出表方式失去了意义 ,考核时点更高的资产总额与不良将给银行带来更大的资本考核压力。

“资本充足率不仅与不良贷款等的发生有关,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压力 ,更多来自多年的快速发展,银行内部资本积累包括收益留存和税后利润留存难以支持资产扩张速度。”冀志斌指出 ,“银行业要进一步扩大规模 、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补充资本是必然选择。”

“资本充足程度是内生增长与规模扩张的赛跑 。”民生证券银行业研究报告指出,目前银行业亟待补充的并非核心一级资本 ,而是二级资本和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为保持合适的资本结构 ,银行发行其他一级资本 、二级资本工具的动力将长期存在。

事实上,以农业银行为例 ,由于上市时间较晚,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直处于国有大行中最低水平 。截至2017年三季度 ,农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8% ,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88%、12.84%和11.15%。

“农业银行此次定增完成后可有效缓解资本补充压力 。”多位行业分析人士指出 。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相比于2016年及以前,2018年银行多渠道融资的行动正在提速 。从可转债的发行来看 ,2017年至今已有5家上市银行发行了合计480亿元规模的可转债 。但商业银行中待发的可转债规模高达1915亿元 ,所涉及银行多达7家。而在2016年之前的过去10年间,仅有民生、工行、中行3家发行可转债,规模为850亿元 。此外,优先股、定增、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等融资工具也更为频繁使用 。

多渠道外部融资是银行业运营必然趋势

3月初 ,银监会、人民银行、证监会 、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工具创新 ,从扩宽资本工具发行渠道、增加资本工具种类 、扩大环亚集团者群体、简化资本工具发行的审批程序四方面给出建议。

该意见指出,提出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渠道发行资本工具;为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等资本工具创造有利条件。这也将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有助于缓解银行业资本补充压力。

“要客观看待银行募资规模和募资行为,银行业本身是资金中介,通过资金的运作转赚取中间差价 ,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生产性企业不一样,作为一个高杠杆行业,资金越充足 ,资产越优质,能够做的业务越多 ,实现的经营效益越明显 。”冀志斌提出 。“银行不可能仅通过自有资金进行发展 ,进行多渠道的外部融资是银行业运营的必然趋势 。”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监管政策、市场环境等的支持下 ,今年银行的资本工具发行量或将出现大幅增长 ,这也将为银行“补血”创造充分的条件。

“当然也不能完全依赖于A股市场,过度的大规模公开募资计划和‘抽血’,在当前偏弱的市场环境下 ,可能显现出对市场的一定压力。”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本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会让市场环亚集团属性进一步稀释 ,资本回报能力被削弱 。”

在该人士看来 ,尽管募资方是实力较强的银行,参与定增或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的企业以及买入可转债、金融债的个人 ,仍需要防范环亚集团风险,如可转债的破发等。

华泰证券分析师沈娟认为 ,监管正在统筹推进银行资本补充进程 ,实现金融去杠杆稳中求进。在政策护航下,银行资本工具创新,资本补充渠道拓宽 ,环亚集团主体范围扩大,可缓解市场对再融资的担忧 。

“二级资本债等金融债券就是一种补充商业银行资金较为高效的手段,其手续简便 、限制条件少 、发行快速,筹资成本要低于股本 。”有行业人士指出。

Wind数据显示 ,2017年以来,已有10家上市银行发行了二级资本债合计3370亿元 ,其中,农业银行2017年发行了一期二级资本债募集资金400亿元;工商银行连发两期二级资本债募集资金880亿元。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