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亚集团





传承红色家风 涵养初心使命

发布于:2020-07-27 03:07作者:王杰阅读量 :7985

家事连着国事,家风连着党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与作风 、党风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 ,是对红色家风的传承和发展 ,为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所谓红色家风,由“红色”和“家风”两个词组合而成,主要指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 、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家庭文明 、传统习惯、行为准则及处世之道的综合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 、道德 、价值取向及作风在家庭生活中的集中体现。翻开厚重的党史 ,我们不难看出 ,红色家风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既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崇学 、崇德 、崇俭、崇廉的崇高风尚,又传承着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它如同无言的教育 、无形的磁场,指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做到“四个崇尚”,树立“齐家”标杆,看好家庭后院,防止“祸起萧墙” 。

 

|崇学尚学书香齐家|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一个人要想成长进步 ,好学勤学是最起码的要求。领导干部更是如此,要做到敢于善于担当作为,就必须从好学勤学的家风抓起 ,大力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崇学的家庭风尚,在好学、勤学、乐学、真学、实学上身体力行下功夫,带动家人树牢终身学习的理念 ,坚持学以益智 、学以增才 、学以修身,练就干事创业的真本领,这样才能成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人。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自己崇尚学习 ,还督促 、引导家庭成员培养热爱学习的习惯。1941 1 月  ,毛泽东在写给正在苏联求学的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讲到 :“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 ,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董必武常常教育子女,要爱学习、善学习 。陈云得知女儿陈伟华想要继续学习时,就指导她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养成善学、爱学 、勤学的习惯 ,让勤奋向上的学习家风薪火相传,不断开阔知识眼界 、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使自己乃至家庭成员都成为推动党的事业前进的中坚力量。

 

|崇德尚德忠孝传家|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在红色家风形成过程中,“德”是核心要义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治家教子,无不是围绕修身立德而展开的 。这其中,“忠”与“孝”是主线 。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忠臣出于孝门”之说。“孝”主要强调“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传承好守孝道的家风,才能够涵养起忠诚之德。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又怎么能够指望其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说 ,“孝”是“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是修身做人的根本和前提。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孝道文化的最好传承者、发扬者和实践者 ,将“孝”的内涵拓展提升到全新的至高境界。1944 2 月 ,朱德的生母去世。他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悼文《回忆我的母亲》中写道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尽忠于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坚持人民立场 ,永葆人民情怀 ,是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大孝”,充分彰显了最深沉的赤子之情和最崇高的价值追求。

古人讲,天下至德 ,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领导干部坚定政治信仰 、砥砺政治品质和提升政治能力的第一要求。同时,自觉把爱家与爱国 、爱人民统一起来,也是领导干部为民尽责 、为国尽忠的情怀所在。习近平同志从梁家河出发,一路成长为党的总书记,无论到哪里,他都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 ,离不开他的家庭教育 。他在自述《我的文学情缘》中写道,“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 。当时,我母亲在中央党校工作。从中央党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当时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岳飞传》,一套有很多本,里面有一本是《岳母刺字》;还有一个版本是专门讲精忠报国这个故事的,母亲都给我买了 。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 、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 ,多疼啊 !我母亲说 ,是疼 ,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领导干部是否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心中有民、心中有责,从家风就能直接反映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共产党人将红色家风崇尚忠孝的内涵 ,转化为对党绝对忠诚 、对祖国高度热爱、对人民深切关爱的政治品格,永葆初心本色和使命情怀。

 

|崇俭尚俭勤俭持家|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劳节俭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历代共产党人家风家训的突出特点。在共和国十位开国大将中 ,徐海东大将出身最苦 ,18岁之前 ,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没有穿过一件新衣 。从劳苦工人到共和国大将 ,他始终秉持节俭家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穿的是旧军服 ,即使破旧了也要缝补后继续使用 ,用了30年的搪瓷缸子等生活用品都舍不得扔掉。

习仲勋特别重视从严教子,从不娇惯 。齐心讲道,“也许是仲勋特爱孩子的缘故 ,他特别重视从严教子。”在习仲勋的影响下 ,形成了勤俭节约的家风 。习近平同志2001年给父亲习仲勋写的拜寿信中说:“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老一辈革命家十分重视艰苦朴素 、勤俭克己的家风 。他们以党性滋润家风 ,以实际行动言传身教,砥砺后人。

焦裕禄坚持“工作上向先进看齐 ,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的人生信条,成为子女传承的家风和家训。谷文昌“清白持家 、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当地百姓口口相传 。杨善洲任县委书记时 ,要求女儿婚礼一切从简,不请客收礼。正因为如此,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 、谷文昌 、杨善洲等同志学习 ,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我们要见贤思齐,把好家风作为一面镜子 ,常常照一照自己 ,把党的优良传统继承好、发扬好 。

 

|崇廉尚廉正气立家|

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 。廉洁是共产党人家风最核心的内容,很多腐败的根源“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 ,难免殃及子孙 、贻害社会”。的确如此 ,一旦家风不正或者不廉,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都会遭殃。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看,有的领导干部完全背离了红色家风,搞“前门当官,后门开店” ,“贪内助”的活跃身影是腐败的一颗大毒瘤,徐才厚 、令计划、苏荣、白恩培等腐败案就是突出典型 。正如有的贪官在忏悔录中所说 :“冰冷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可见,“妻贤夫祸少 ,妻贪夫招罪”的古训,真是经历了多少人生苦而总结出来的。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重视廉洁家风建设 ,教育子女和亲属廉洁自律、远离特权 、坚守正道。毛泽东要求子女树立平民思想,始终恪守亲情“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 ,济亲不为亲撑腰 。周恩来专门制定了“十条家规”严格要求亲属。朱德跟家人“约法三章”,教育子女“接班不要接官。”陈云给家人订下 “三不准”,要求家人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不搞特殊化 。陈云的夫人于若木回忆说 :“我们家的家风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以普通的机关干部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 。胡耀邦也要求他的亲友,一不干政,二不要官,三不经商,四不出国 ,不能以他的名义和特权谋取私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 、全面从严治党,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良好家风建设列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开创了党风、政风、社风 、家风建设的崭新局面 。家风建设须臾不可松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管好自己的同时,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配偶和子女,防微杜渐,抓早抓小,坚决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作为家属,也要明事理 、畏法度 、勿攀比、慎微始 ,坚决守住“大后方”,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 。

革命家庭 ,赤子家风。广大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离不开红色家风这个“传家宝” 。进入新时代 ,只要我们既自身过硬 ,去感染和引导家人 、身边人,又敢于拿起“手术刀” ,向各种“毒瘤”开刀,红色家风一定会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 、蔚然成风。

(作者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