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亚集团





学习园地(2024年第一期)

发布于:2024-01-29 10:01作者:超级管理员阅读量:8092

修身立德 实干笃行

《纪检监察报》(2023年11月22日 第3版)

作者 : 兰琳宗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寄予殷切期望 ,深刻指出年轻干部要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

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 。年轻干部做人做事第一位的就是崇德修身。只有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一些年轻干部刚踏上仕途就栽跟头,往往不是栽在才干上 ,而是栽在德行上 ;不是栽在做事上,而是栽在做人上。如果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修身不严、德不配位,就容易心为物役 、经不住诱惑。这样的年轻干部也难以有真正的干事创业精神 ,难以在关键时刻担当作为 。德是首要、是方向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年轻干部要想行得端、走得正,就必须涵养道德操守 ,明礼诚信,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心为公、一身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修身立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年轻干部普遍受过高等教育 ,思维活跃,勇于创新,但往往全面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够、政治历练不足。干部要成长起来 ,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做好深化、内化 、转化工作,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把稳思想之舵。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任何时候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 ,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 ,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从小事小节严起 ,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 ,慎独慎初慎微慎欲 ,在私底下、无人时 、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 、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实干笃行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务实功 、出实招、求实效。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 ,也是价值所在。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更要立志做大事,心无旁骛努力工作 ,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要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担当作为就要真抓实干 、埋头苦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 ,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 。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 ,跨过一沟再越一壑 ,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为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

做到修身立德、实干笃行 ,既要靠年轻干部自身努力 ,也离不开组织教育管理监督。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年轻干部思想实际、岗位特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纪法教育 ,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引导年轻干部一开始就想明白当干部为什么、在岗位干什么,练好内功 、提升修养、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纪检监察机关要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做实日常监督 ,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就咬耳扯袖、红脸出汗 ,推动广大年轻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慎始敬终、行稳致远 。

 

 

 

立下愚公志 使出移山劲

《纪检监察报》(2023年11月22日 第3版)

作者: 兰琳宗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尚拙、守拙是一大特点。“文以拙进 ,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说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和对质朴的追求。实践证明,做人尚拙 、做事守拙,以拙求卓、以拙求进,往往是人生成功、事业辉煌的基础 。正如国学大师钱穆所说 :“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其实 ,笨劲一点也不笨,它是抱朴守拙 、是恬静自然、是静水深流,彰显的是厚积薄发的进取精神 ,展现的是滴水穿石的踏实态度 ,体现的是宁静致远的人生智慧。很多时候,貌似“愚蠢”的苦功夫、笨功夫却更为牢靠。抄写 ,是实打实的笨功夫 ,但在许多饱学之士看来却是巧功夫、真功夫。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幼时家贫,无书可读。怎么办?一个字 ,抄。“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录毕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一旦立下愚公志,就当使出移山劲,下足笨功夫,如是,则距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曾国藩天资平平,但最终却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究其缘由 ,舍得下笨功夫是很重要的一条 。研究学问,他“读书不二”,一句不通,不读下句 ;领兵打仗,他“结硬寨 ,打呆仗”,下笨功夫挖战壕、筑城墙 。当然,强调多下笨功夫 ,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讲科学性 。相反,越是注重下笨功夫,越需要讲科学性。笨功夫下得多了,实践经验丰富了,自然就能悟出新门道,拿出巧办法 。

所有的光芒万丈背后,都暗藏着扎实的笨功夫、苦功夫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的华罗庚,20世纪60年代在为青少年写的《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一书作序时,曾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思所悟写诗一首 :“妙算还从拙中来 ,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红学大家冯其庸回忆他对《红楼梦》抄本的校订历程时这样写道,“研究庚辰本 ,我用最笨的方式。我用各个本子跟庚辰本来对,一句一句对。”

非凡多从愚处来。记得之前在电视上看过一档杂技节目,演员们惊险的动作扣人心弦 ,娴熟的表演酣畅淋漓。在随后的现场采访中 ,当主持人问到如何练就这么高难度的技艺时,一位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说:“其实就是笨办法,一步一步地反复练习。刚开始用的都是拙劲,后来熟能生巧,慢慢地就变成巧劲了。”话语朴素平实,发人深省。肯用“拙劲”、生出“巧劲” ,终将无事不成。

没有胜利可以唾手可得,没有成功可以轻而易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求学之拙  ,许多人正是用这样的笨功夫,实现了学业的提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是干事创业之拙,许多人正是靠着这样的苦功夫,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新时代新征程,无论是读书求学,还是干事创业,都需悟透愚与智、拙与巧的辩证法 ,始终保持几分“愚劲”和“拙气”,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不畏难 、不止步,潜心谋事、久久为功。





XML地图